推广 热搜: 苗木    来安    龙柏  广玉兰  绿化苗木  紫薇  苗圃  红叶石楠 

六十里珠江将呈现一桥一美景 广州发布《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》

   日期:2018-09-08     来源:中国苗圃基地    作者:苗圃    浏览:205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日前,《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(三个十公里)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》公布,其中提出要打造“大美珠江”,塑造花城如诗、珠水如画的世界级滨水区,实现精品珠江30公里大开放。根据规划
  日前,《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(三个十公里)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》公布,其中提出要打造“大美珠江”,塑造花城如诗、珠水如画的世界级滨水区,实现精品珠江30公里大开放。
  根据规划,广州境内的珠江景观带总长约373公里,分北、中、南、东四个区段,流经南沙注入南海。规划对沿江公共空间、临江建筑、保护历史文物建筑、打造沿江慢行路径等做出了详细规定,可谓亮点颇多。
增加沿江公共空间

  规划首先关注沿江公共空间,要打造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。增加珠江两岸公共空间,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宽度,在规划新建区、大面积改造区保留100米至200米的滨江公共绿地。已建或已批地区滨江绿地宽度小于100米的暂按现状控制,远期可结合规划改造加宽。绿地中可考虑配套文化、体育、休憩类等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服务设施。同时鼓励滨江建筑底部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活动和逗留的空间。
  同时注重通江廊道的通视性和可达性。滨江建筑布局应保证通江视廊的通达性,留出通风廊道。预留更多的通江廊道,宽度不宜小于15米,通廊间距不宜大于100米。通江廊道场地、步行空间及建筑界面设计,营造活力廊道空间。通达滨江的廊道场地应因地形高程导向江岸,场地宜错落有致,划分通行区、商业活力区和景观区,营造活力廊道空间。
“前低后高”滨水建筑临江建筑60米以下

  滨江形象塑造方面,规划提出要形成“前低后高”的滨水建筑形态,临江一线建筑(指未审批地块主导功能建筑)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,塑造有韵律感的天际线。
  此外,临江一线街区高层建筑以点式组合为主,避免连续板式组合;鼓励塔楼建筑可与江岸成一定角度布置,角度宜在15°至45°之间,以增加通江视廊的宽度和滨江建筑展现面,裙楼应保证贴线率,形成统一的界面。
  规划同时提出优化滨江用地功能,划定功能转换、功能提升、功能复合三类滨江功能优化街区,形成24个创新产业集聚区。
全要素提升桥梁突出“一桥一景”

  珠江上的众多桥梁是广州一大特色,规划提出全系统全要素提升现有桥梁。将桥梁解构成为桥梁构件、桥梁家具、标识系统、慢行系统、桥梁色彩、桥头空间6大系统,包含40项要素。
  根据桥梁的不同风貌特色和主题定位,为每座桥梁的系统要素提出导引,引导桥梁设计。其中,人民桥的改造主题是中西合璧,解放桥是木棉飞虹,海珠桥是珠海丹心,江湾大桥是东濠玉带,海印大桥是海印琴弦,广州大桥是花城叠彩,猎德大桥是珠江之贝等。
  城市夜景方面,针对“三个十公里”区域风貌特点,各区段提出有针对性、特色突出的夜景照明风貌主题,导引夜景照明的设计。
  西十公里———以暖黄色为主色调,限制彩光使用,烘托中西合璧的历史景观风貌;
  中十公里———以新中轴为照明主轴,以白光、暖白光为主,展现都市活力、层次丰富的夜景主题;
  东十公里———以鱼珠商务区为重点照明区域,以暖白光为主,允许局部彩光。
贯通60公里岸线打造三种慢行路径

  珠江两岸作为广州市民喜爱的休闲休憩之地,散步、骑车、跑步的人数众多,但当前还存在岸线尚未完全贯通、慢行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。为此,规划提出,要贯通两岸慢行通道,近期实现规划范围两岸60公里珠江公共空间贯通,远期向两侧延伸。形成连续的珠江慢行路径系统———漫步道+慢跑步道+滨江自行车道。根据慢行速度不同,打造三条连续的慢行路径。
  此外,还将提升街道精细化设计,鼓励沿街设置连续的自行车道、跑步道等设施,并增加座椅、标识系统、路灯等城市家具,提供饮水、公厕、小型商业等服务设施。
  值得关注的是,规划中明确提出,增加活动空间,增加人行垂直交通(坡道、楼梯、电扶梯等)、无障碍设施、景观小品等人性化服务设施。通过景观化细节设计桥底灰色空间消除压迫感。新建跨江桥的长度不大于500米时都应考虑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,方便行人和骑行者跨江;应考虑设置配套的升降梯、上下桥梁的坡道。
保护江边大榕树留存广州特色生活场景

  珠江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富,规划提出保护和发扬历史风貌地区风貌特色,对历史文化街区、历史建筑、工业遗产进行保护,突出城市特色,增强可识别性。例如,保护古树名木,创造榕树下的生活场景。榕树下的交往空间是广州特色的生活场景,珠江边的大榕树应加以保护利用,通过场地设计形成丰富活动的场所。
  重新规划工业用地并进行生态修复,结合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,对工业遗产进行活化再利用。
  与此同时,还将优化水绿交融的健康珠江。将划定滨江绿线,规划较现状增加40%滨江绿地。增加滨江绿化覆盖率,推行立体绿化种植。保护江心岛的生态原真性,打造鸟类友好的生物栖息地。严格限制北帝沙、大吉沙的建设活动,提升生态质量和稳定性,建设湿地公园、生态公园、果园、生态农业基地,构建野生动物栖息所。
 
标签: 珠江 景观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皖ICP备20013962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