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洋芋遇病害选择农药的技巧:
特别是晚疫病对秋洋芋产量影响大。在防治措施上,要加强在田间观察,及时防治,中后期如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,或摘除病叶销毁,同时用100倍“波尔多液”或600—800倍“代森锌”,每隔7—10天喷一次进行防治,确保秋粮丰收。
晚疫病防治:在秋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,要防治三次。防治药剂,以几种不同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较好,次在马铃薯团棵期,用52.2%抑快净防治,第二次在马铃薯初花期用72%克露防治,第三次在盛花期用68.75%银法利进行防治。
地下害虫防治:可结合整地,亩用辛硫磷200毫升,拌土撒施防治;蚜虫可在发生期用40%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~2000倍液喷雾防治
(1)发生特点及症状
主要发生在叶片上,也可侵染块茎。叶片染病病黑褐色,圆形或近圆形,具同心轮纹,大小3—4mm。湿度大时,病上生出黑色霉层,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,田间一片枯黄。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, 边缘分明,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。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,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。分生孢子借风、雨传播,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。
病菌易侵染老叶片,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%,该病易发生和流行。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—28℃,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,温度适宜,分生孢子经35—45分钟即萌发,从叶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,潜育期2—3天。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田发病重
(2) 防治方法
a.选用早熟耐病品种,适当提早收获;
b.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,增施有机肥,推行配方施肥,提高寄主抗病力;
c.发病前开始喷洒80%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%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40%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、1∶1∶200波尔多液、77%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,隔7~10天1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