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苗木    来安    龙柏  广玉兰  绿化苗木  紫薇  苗圃  红叶石楠 

中国知名园林 北海静心斋

   日期:2012-02-24     浏览:316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童年一曲“让我们荡起双桨”,让我对北海公园产生向往。北京是人文古迹集中的地方,我经常在周日休息时,独自坐上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到北京,把北京当成自己休息探幽的后花园。经常去的地方,就有北海的静心斋。

   童年一曲“让我们荡起双桨”,让我对北海公园产生向往。北京是人文古迹集中的地方,我经常在周日休息时,独自坐上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到北京,把北京当成自己休息探幽的后花园。经常去的地方,就有北海的静心斋。这里让我驻足、心醉,让我流连忘返。

  最精美的园中园

  静心斋位于北海北岸的一个建筑群,西邻天王殿。原为乾隆帝书苑。后来辟作皇子的书斋,是一座建筑别致、风格独特的“园中之园”。静心斋原名镜清斋,在北海北岸,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,该园建于乾隆二十二年,又称“乾隆小花园”。
 

  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、抱素书屋、韵琴斋、碧鲜亭、焙茶坞、罨画轩、沁泉廊、枕峦亭、石桥等。叠翠楼等。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是园内的最高建筑,楼高两层,登楼远眺,北海景色尽收眼底。该园以优美建筑布局取胜,是一座风光如画,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,是园林艺术中的杰作。
北海静心斋

  静心斋与故宫的乾隆花园、颐和园的谐趣园,并称三大“皇家花园”。静心斋始建于辽代,园内大多数建筑却成于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期间,是皇太子的书斋,当时就有人称它“乾隆小花园”。
 

  慈禧在光绪十一年,挪用海军经费,对这里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,增建了叠翠楼,并由中南海到北海沿湖岸铺设铁轨,直通静心斋门前小火车站。以便在苑内乘火车游乐。每到三伏天,慈禧便从中南海的“勤政殿”出“居仁堂”,乘坐由李鸿章从德国购进的小火车,经福华门,进阳泽门,到静心斋消暑、进膳。
北海静心斋

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,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就设在静心斋,致使静心斋惨遭破坏。1913年袁世凯执政时,对这里大加修缮,并把这里作为外交部宴请宾客的地方,1949年后,静心斋作为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地,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《我的前半生》写作于此。


   静心斋面积不大,全园东西一百余米,南北平均约70米,里面楼轩之间以各式游廊环绕相通,山池之间绵绵婉转相连。地形又极不规则,高下起伏不齐,却能因地制宜,作成池沼假山,堂亭廊阁,“虽为人工,宛自天开”。静心斋分为4个大小不同的院落,北部为一个主院,南部为3个小院,由东向西排列。院落之间层次分明,既相因借,又相互遮挡,分隔之中。

  水景院落

  进入静心斋宫门,隔池便是带前廊后轩的主体建筑镜清斋,由于它前后皆水,有取“明池构屋如临镜”之意,故称“镜清斋”,是全园主要赏景处。额上悬有隶书的斋名,斋宽21米,深11米。当年用楠木建造,不施彩绘,十分素雅。光绪年间,拆走楠木,代之松木,才进行油饰彩绘。
 

  镜清斋的侧面有一个窄小的回廊通往园中心,回廊给人一种压抑感。这在园林艺术中是先压抑然后豁然开朗之感。穿过回廊到镜清斋后面,园内大部分的景观呈现眼前。

  这里山、池、桥、廊、亭、殿齐全,布局精巧,风光如画,是全园最大的水景院落,池上建有桥廊式的沁泉廊。它南控中轴,北倚丘壑,位于静心斋中心,横架水面。沁泉廊池北的水位略高,廊下横卧滚水坝,当水量丰富时,水由坝顶流过,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,令人心旷神怡。
 

  沁泉廊东边不远处有一座精致汉白玉石拱劵桥,俗称小玉带桥。沁泉廊西侧太湖石山峰上矗立着一座小巧的亭子,这座耸立于太湖石山峰上的枕峦亭,精巧美观,,则是利用地形起伏和建筑的高低参差,平面错落来获得不同的景观效果。站在枕峦亭内,俯视静心斋东部景区,又可以欣赏园中各种丰富多彩的景致,从镜清斋殿西北角看枕峦亭,亭子与周围的叠翠楼、游廊和假山组合,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,乾隆曾赞誉它是“莲朵珠宫”。
 

  沁泉廊后是一假山群体,假山手笔很大,叠造艺术水平很高,传说是张然的后代或门人所造。此山岗峦深壑,虚实结合,悬崖轻挑,凹凸对比,聚散相间,藏巧于拙,婉转有势,浑然一体,变化万端。动观之后,再转静观,更感远高深厚,韵味无穷,真是叹为观止。

  而雕梁画栋的半壁廊则是建筑间的纽带。而此环廊如双臂环抱静心斋,真不如称环抱廊更合适。再细琢磨,原来廊是半边墙壁半边栏,还是挺贴切。环廊随着山势起伏迂回。给人一种曲径通幽、山外有山、楼外有楼的无穷无尽的遐想。半壁廊的台阶边沿都有精细的雕刻园内遍布太湖石山景,堆叠巧妙、玲珑剔透,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、轩、桥相互辉映,景色幽雅。
 

  在小玉带桥南是抱素书屋,屋前小水池一座,池左是韵琴斋,斋北有焙茶坞。能在这里读书扶琴泡茶,真是一大幸事啊。沁泉廊西略南有一座青石平面曲桥,桥南便是画峰室。

  在抱手半壁廊的最北端太湖石堆叠的顶上是罨画轩。罨画轩为静心斋中最佳观景处,乾隆曾有来凭罨画窗,读画隔岸对诗句。园内还有韵琴斋、抱素书屋、叠翠楼等建筑,面积虽小,但园中殿堂华美、亭榭精巧、怪石争奇、小溪跌玉,确实集中了我国园林艺术之精华。

 

  沿半壁廊到静心斋的西北角有五间两层的“叠翠楼”,这是全园的最高点景建筑,于光绪十一年增建。“叠翠楼”匾额为慈禧所书,登楼环视静心斋庭院,更显得环境幽美,极富诗情画意。从这里远眺,太液秋波、琼岛春阴、景山秀色,尽收眼底,令人心旷神怡。

  小中见大灵秀之美

  静心斋是一座自成格局的庭院。它以叠石为主景,周围配以各种建筑,布局巧妙,楼阁亭榭,小桥流水,叠石岩洞,幽雅宁静,体现了“小中见大”的手法,它是我国北方庭院园林的精华。沿着院内的回廊和山路迂回往复,给人以一种曲径通幽、山外有山,楼外有楼的无穷无尽之感。
 

  小中见大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。园林面积不大,但独具匠心,能够在“咫尺之内,而瞻万里之遥;方寸之中,乃辨千寻之峻”。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,可以用欲露先藏的手法获得。景愈藏,景界愈大,这种手法称为”抑景”。初入静心斋的游客,都会体验到园林开合变化的喜悦。从宏伟壮阔的湖畔迈入一座深池小院,方才的烟波浩淼顿时隔在天外,环境转为淡泊宁静。走进院北小夹道,越发幽暗深窄,好像落入绝境。十来步后,眼前一亮,竟然惊奇地说不出话来。冈峦洞壑、池桥亭台扑面迎来,令人眼花缭乱。定睛细看,才发觉不过是从前院来到后院而已,但心情却无限欣慰,正所谓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

  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,还表现在对空间层次的处理上。静心斋面积不过十亩,高差不超过九米,但全园分隔为四个大小不同的空间。在景深只有四十余米的主轴方向,用沁泉廊和假山峡谷,分隔为三层空间;在110米的横轴方向用两座不同的桥,又把空间隔为三层;在竖向的立面上,由低向高,沁泉廊、罨画轩、枕峦亭和叠翠楼,都各自分布在四个不同的高度上,又分为四个层次。在假山上俯视池水,如临深渊。

北山脊上,又有一列半壁游廊,从沁泉廊望去,游廊如在天外。静心斋吸取南北园林的技法,中部空间堆山造水,起伏开合,只有桥、廊、亭少量建筑,大部分殿舍都紧靠周边,使景深远延,使人产生“山外青山楼外楼”的冥想。

  绝美的园林艺术

  静心斋是一座风景优美,造园艺术高超的园林,它集中北方的建筑形式,楼、台、亭、榭之大全,与南方私家园林,水景小室融为一体。集造园手法中的小中见大、曲径通幽、小桥流水,山峦起伏,因借得当。是一座人工仿照自然山水的成功作品。
 

  作为皇家园林,静心斋并没有使用黄琉璃瓦覆盖屋顶,而是选用了灰瓦,显得宁静安详。深深浅浅的灰色,映衬得天空格外晴朗,草木格外苍翠。夕阳西下,登上枕峦亭,俯瞰静心斋那平和恬淡的青灰,仰望西天梵境那雍容典雅、包容万物的金黄,庙宇间悠悠的梵铃声飘过,园林建筑的美感也长久地留在了我们心中。
 

  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,四周以短墙围绕,南面为透空花墙,使内外景色交融。碧鲜亭紧贴花墙外,起点景之妙。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,玲挑剔透,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、轩、桥相互辉映,景色幽雅,有乾隆小花园和园中之园。

 

  北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,而静心斋作为北海中着名的园中之园,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。
 

  一座行宫式小园建筑。东枕小山,南临河水,西邻西天梵境寺,四周有围墙环绕。园内散布着亭、台、楼、轩等小建筑,采自江南的太湖石堆砌的层层山景,玲挑剔透,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、轩、建筑相互辉映,把园内的建筑分隔成几个大小不同的院落,环环相套,层层进深,极富层次感。斋内建筑前后有小波清澈的小河,水面占整个景区的三分之一。其间有三座风格不同,造型各异的古桥把假山,建筑和湖面巧妙地连成一片。使整个院落呈现一派天然之美,宁静又幽雅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是美妙完整的一幅独立景色,真可谓一步一景。静心斋的确是一座风光如画,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,不仅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一件杰作,也是我国园林艺术中难得的精品。

  流连忘返

  静心斋是苏杭优秀园林与北京皇家园林结合的经典之作,布局严谨,处处以小见大,透出灵秀之美。以北海静心斋为代表的中国园林,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,作为炎黄子孙,我们应该更加珍惜,学会欣赏。
 

  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”,这里优美的旋律令我流连忘返,感受到静心斋的精湛、清雅、幽静、美妙。

 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皖ICP备20013962号-5